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管理、渠道与资本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从2001年起,我国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2008年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已出现日产300吨的大型食用菌工厂:上海雪榕,日产200吨以上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如意情、众兴,日产100吨以上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上海光明森源、江苏华绿、福建万辰等等。2008韩国金针菇进口时,韩国人曾经说过,中国食用菌产业有三大优势:劳动力便宜、原辅料便宜、中国国内市场大。实际上,从2013年起中国食用菌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原辅料成本上涨,前两大优势已丧失,目前只剩下国内市场大的优势,除此之外的另一大优势是中国企业很有钱,由于短短6-7年走过日本、韩国、台湾20-40年的发展历程,食用菌产业基本知识不扎实、缺乏,缺菌种、技术、设备、人才、管理、营销等。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处于一个激变的年代,需要学会“跳岀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岀食用菌行业看食用菌,发展食用菌产业需要“跨界”和“互联网思维”。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一是人才。中国食用菌行业存在两大怪现象:食用菌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食用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二是理念。中国人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存在误区,首先中国人骨子里有“花小钱办大事” 的心理,这和荷兰“花多少钱办多少事”有根本的区别,中国资本赚的是劳动利润,而荷兰资本赚的是技术利润。其次中国人不了解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本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顺序是资金-堆肥技术-鸡屎和麦草等原材料,而实际上发展双孢蘑菇产业正确的思维是鸡屎和麦草等原材料-堆肥技术-资金。我国食用菌从业者不能以搞科研的心态搞产业,把稳定、高产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三是管理,目前各食用菌行业领军人和掌舵人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且不太懂管理,而食用菌工厂化只能用管理出效益。四是渠道,食用菌流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中国食用菌产业目前还基本上停留在“只要生产出就能挣钱”初级阶段,食用菌流通还主要以一级批发市场为主,只有10-20%走超市,食用菌消费80%集中在餐饮环节。食用菌产业需要注重对普遍消费者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终端渠道建设。我国食用菌目前主流通方式有一级批发市场(中央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餐饮市场、旅游产品市场、礼品市场、佛教、素食。在食用菌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用消费者的眼光和语言推销食用菌, 而不是以专家的眼光和语言。五是资本,中国食用菌产业从2010年12月星河生物在创业板上市以来,至少有15个亿私募资金投资食用菌产业,带动至少100亿人民币投资进入中国食用菌产业,造成生产过盛、供过于求的景况。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在经历第一次洗牌中后期。中国食用菌产业将经历至少三次大规模洗牌,其结果是越洗越健康。
未来发展趋势是:食用菌产品提倡食用鲜品(速冻品、真空冷冻干燥),无限接近鲜品的产品、体现原汁原味;未来3-5年中国劳动力越来越贵,节奏越来越快,开袋即食休闲食品越来越多,中央厨房家庭化;随着中国人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注重养生,食用菌生物科技深加工产品(菇类生技产业和多糖体饮料),也将提升至菇类生技休闲养生的概念。而食药用菌(菇类)生物科技休闲养生产业,是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广大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食用菌有利于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消费需求正以几何数量递增,中国正从食用菌生产大国转变为食用菌消费大国,未来3-5年,我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将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国内食用菌消费市场将主导我国食用菌市场价格。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用菌产品“食品安全”,我国食用菌生产模式正从千家万户的手工作坊栽培方式走向自动化、机械化工厂化栽培方式;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等食用菌产品工厂化栽培规模迅速扩大,已出现日产250吨的大型食用菌企业,预计未来3-5年,我国将出现3-5家以食用菌经营为主体的上市企业。以欧美为主的双孢蘑菇“三次发酵”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将会全面引入国内,逐渐普及化,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双孢蘑菇消费市场。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将呈多元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珍稀菇类产品和以灵芝、虫草为主的药用菌产品将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接受和喜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 刘自强)